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胡永新
保险业“代理退保”黑产乱象愈演愈烈,损害着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一团伙诱导投保人退办之前购买的保险,再以投保人的名义向保险公司索要退款,从中牟取暴利,累计作案百余起。记者梳理发现,针对“代理退保”问题,当前多地监管纷纷联合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专门机制。
“代理退保”为何具有“操作”空间?如何将“代理退保”黑产连根拔起,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多地对代理退保重拳出击
“高额退保,各类险种!”“如果您的保单有以下情况:误导销售、不想续缴、断缴多年、退保金额少,请咨询……”你是否看到过类似的宣传?
上述话术是代理退保人员的常见套路,对于想要“无损”退保的消费者而言,看似诱人,却暗藏玄机。
公安部网安局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浙江温州鹿城警方破获一起涉及“代理退保”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敲诈勒索案。
警方走访了多名办理退保的客户,发现这些客户都接到了自称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电话。电话中,对方以保险存在问题为由,诱导客户办理退保,并收取高额手续费。然而,经核实,保险公司并未打过这些电话。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竟冒用客户的身份,持续对保险公司进行无理投诉,要求全额退还已缴纳多年的保险费用。
细查之下发现,这是一群保险公司离职员工精心策划的案件。他们购买投保人信息,披着维权的外衣,捏造事实进行恶意投诉,敲诈多家保险公司,涉案金额竟高达1000余万元。
需要关注的是,非法“代理退保”行为挤占的是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甚至危害社会稳定。近期,多地监管部门进一步协同公安机关等部门持续打击非法代理退保黑产。
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指出,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保险退保业务推介、咨询、代办等活动,诱导投保人退保,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此外,包括福建在内的多地均在重拳出击“代理退保”黑产案件,由公安机关牵头成立联合专案组进行前期侦查,将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多地还通过约谈相关头部自媒体平台、督促加强广告发布管理等方式,实施精准打击。在多方联合整治下,“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取缔了一批非法代理退保行为,对涉案人员依法严惩,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了代理退保的风险。
远离“黑产”靠什么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社交平台,此前打着“退保维权”的旗号的宣传文章或短视频并不少见。其背后的账号认证主体甚至为xx律师事务所,据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关认证主体大概率是冒充的。
从所谓的业务流程来看,对方会先判断消费者的保单是否具有高价值,即是否为储蓄型保险。下一步便是带有引导性质的询问,询问问题包括业务员是否有送礼品、返现金的行为;投保时的签名是否为业务员代签……
等到了退保环节,对方会向保险公司相关销售人员进行“套话”取证,通过所谓的销售不规范进行录音寻找误导销售的证据。此外,向上级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也是代理退保团体较为常见的手段。
“代理退保”的漏洞从何而来?在业内人士看来,根源是不法分子逐利动力以及保险销售过程的不规范和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认识的不到位。打击退保黑产除了公安司法机关的整治,还需要保险公司加强保险销售的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提升销售行为的规范性。
“相关不法分子人员熟悉保险‘漏洞’,能找出销售环节漏洞并存留证据,以此来实现退保目的。并且如果一直投诉,会使保险公司疲于应对,对保险退费予以妥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此外,许多消费者对于保险条款、退保流程并不了解,很容易被骗子的话术欺诈,不核实对方身份就盲目听信。
基于此,付建表示,保险公司首先应当强化内部培训,规范业务员销售行为,如实告知,不夸大产品宣传,不隐藏限制条款。使购买保险的人明确保险价值和意义,从源头上避免保险退费。其次也要利用智能技术对投保环节加强审核,确保整个销售环节合规合理。
那么,对于保险消费者而言,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代理退保”黑产陷阱?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退保诱导,消费者应立刻通过官方客服、网站等核实对方身份与信息真伪,有疑问应咨询保险公司官方人员。
付建表示,消费者遇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的退保电话或拜访时,应保持高度警惕,立即挂断电话并通过官方客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与所说内容真实性,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与保单细节,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购买保险时仔细研读合同条款,明确保险责任、退保条件及可能损失等关键信息,并且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遇到类似电话时可以先行向相关部门如公安、保险监管部门报案、举报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