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
12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在北京召开。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宋纲出席并参加机构圆桌“企业年金市场运行与实务操作”。
宋纲指出,企业年金事实上形成的交付,包括现在的企业数量以国有企业为主,包括现在的第三支柱。第三支柱的开户数非常多,实际上很多是被开户,第三支柱现在的主流缴费人群还是第二支柱的所有者,就是企业年金事实的所有者。
宋纲认为,要实现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可以考虑把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跟第三支柱有效地融合,通过税收的安排,形成了比较好的刺激作用。
宋纲提到,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济体系发展到今天,覆盖了中国各个角落。第三支柱开户的数量,由于激励的考核机制、各种方式权益的给予很快,马上全国铺开以后,过亿(参保)也不是问题。
宋纲强调,缴费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只讨论有多少人开了户不提人均缴费,对养老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真正的提质扩面,建议把二、三支柱统一考虑。
以下为宋纲发言实录:
光大银行是2005年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托管和账户管理资格的银行,目前全市场的企业年金托管我们拿了大概将近4%,而职业年金拿了全市场的10%。光大银行也是第一批的从业机构,我本人也是那个时点开始做这项业务,后来做了一些岗位的调整。就我个人理解,因为今天很多专家都提及提质扩面的很多问题了,但是事实上大家都非常清楚,企业年金事实上形成的交付,包括现在的企业数量以国有企业为主,包括现在的第三支柱。大家知道第三支柱的开户数非常多,实际上很多是被开户,但是大家都调研过,包括光大银行我在深圳分行的时候给很多分行的同事发过问卷,税后收入没到8000块的话没有人会对第三支柱感兴趣,第三支柱现在的主流缴费人群还是第二支柱的所有者,就是企业年金事实的所有者。
所以,要说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今天我听到梁副主席讲,保监会的领导说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活过5年的企业比例已经非常低了。而企业年金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单位报计划,无论参加集合计划也好什么计划也好,如果这个企业的主体是非常不确定的,如何提质扩面?如果可能的话我个人有一些想法,比如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的部分既然是个人税优,而且已经明确将来跟第三支柱一样,投资收益和将来领取阶段才有税收的问题。那是不是可以把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跟第三支柱有效地融合,通过税收的安排,形成了比较好的刺激作用,可能是不是会有效果?
比如说得比较简单一点,一个企业的员工到这个企业,企业年金缴费还有4%的税优,加上12000年度的税优安排,是不是他就激励督促这个企业去办这个计划,而不受这个企业制约我要不要办这个计划。又回到这个问题了,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你必须以企业来跟年金管理机构签合同,这个又怎么办?又回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可能的话也有一种方式,把企业的概率算一下,5年以上存活期的企业大概率会相对比那些企业的存活期更长,是不是规定一个强制性的安排,已经存续5年的企业必须办企业年金,可能对企业年金会更好一些。
从银行服务端,应该说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济体系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覆盖了中国各个角落,全中国范围内看商业银行是最多的,从服务的触点来看也是最多的。第三支柱开户的数量,由于我们这种激励的考核机制、各种方式权益的给予很快,马上全国铺开以后,我相信过亿(参保)也不是问题。但是就是我说的缴费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简单地说提质扩面,其实我非常同意刚才高博士讲的,不是某一个单一制度的问题,基本养老已经非常成体系了,无论将来什么情况,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肯定要统一考虑。第三支柱开户人再多没有形成缴费也是一个面子上的第三支柱。只讨论有多少人开了户,不提人均缴费的时候对养老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真正的提质扩面,我建议把二、三支柱统一考虑。
还有企业范畴,小企业存活期既然这么短,如果要强制,从什么时点开始强制?我觉得这都可以探讨。
简单说一下个人意见,谢谢!
标签: